圖像:馬來西亞國旗以及14州的州旗
試想象一下基督徒不能自由傳道,且常遭誘騙放棄信仰;教會人數不止停滯不前,更日漸萎縮—這種情況,正是馬來西亞部份地區教會寫照,亦令這個東南亞國家在過去幾年來於敞開的門全球守望名單排名逐步攀升—由2013年的42位,至2015年升至37位,2016年更升至30位。這都拜馬國政府全力推行伊斯蘭化所致。
142年前,馬來西亞草擬聯邦憲法,因為一項協議,令國內最大族群—馬來人不得自由聽信福音,法例亦不容基督徒向馬來人穆斯林傳道,甚至不得協助穆斯林歸主者。
一切緣起於1511年首個西方強國—葡萄牙首次踏足馬來群島;至1641荷蘭人前來,並1795年英國人到步。當時西方人合力向佔大多數的馬來穆斯林傳福音,直至簽署邦喀條約(Pangkor Agreement),福音活動戛然而止。
「1874年,英國與馬來人領袖簽署邦喀條約,藉此逐漸影響馬來諸邦,繼而將整個西馬半島納入英國管治。條約以不干涉本土宗教換取貿易權,不惜犧牲基督教。」M*牧師在論伊斯蘭化的文章寫道:「基督教存在僅為宗主而設,成為英殖民體制標誌。」
可自由傳教,但對象受限
自此,基督徒可以自由傳教,但不可傳給馬來穆斯林(教會因此忽略這個族群,致本土馬來人未聞福音),教會只能透過宣教士辦學向非馬來人傳福音。教會學校成績優秀,吸引不少華人及印度人送子女入讀,當地教會逐漸發展蓬勃。
但隨著政府推行伊斯蘭化,基督教學校須受馬國教育署管轄,被迫聘用穆斯林教師,收取穆斯林學童,因而禁止在校展示十字架,或公開進行基督教活動。今天許多教育中心只是掛名的基督教學校,其信仰特質早已蕩然無存,與一般公立學校無異;穆斯林學生必須上伊斯蘭教課,所有學生必須讀伊斯蘭歷史。
雖然教會學校影響力漸失,馬國教會仍繼續向非馬來族群傳福音,可是信徒怕受迫害,都不敢「碰」馬來族群。「情勢縱然不利,教會仍有責任完全落實大使命,求主賜下策略,克服邦喀條約後一直存在的挑戰。」馬太*弟兄分享道。
教會沒有傳教權利,伊斯蘭傳教組織卻有此自由,且資金雄厚,又得政府資助,令基督徒改信伊斯蘭,特別是東部各州,如沙巴及砂勞越。

圖像:首都吉隆坡的Putra清真寺
誘騙基督徒改信伊斯蘭
沙巴及砂勞越自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聯邦後,政府成功取締基督教學校,此後銳意在兩州擴大伊斯蘭之影響力。其實兩州基督徒達人口三份之二,曾一度稱為國內基督教陣地。
伊斯蘭傳教手法之一,是透過密集的達瓦(Dakwah)—即是傳教活動攻勢;而沙巴尤其是伊斯蘭化目標州份。表面上,這並無不妥,因為基督教亦是建基於對外傳道;但當地伊斯蘭達瓦,卻涉及誘騙,令人質疑其道德操守,甚至沙巴州曾有47位德高望重人士就此致政府公開信:
在沙巴,尤其內陸地區,伊斯蘭傳教活動或公開或暗中進行,藉著恐嚇、欺騙、引誘手法迫令居民奉教,特別針對窮鄉僻壤。
改皈儀式往往在「經濟援助」的幌子下進行,迫令窮人、窮苦學生,和在公立學校寄宿的學生改皈。
有指入境署未得當事人同意,擅自於基督徒身份證上,在姓氏前加上bin或binti字眼[是穆斯林的標識],將他們登記成穆斯林;儘管當局否認。
為增加沙巴穆斯林數目,入境署給穆斯林非法移民發身份證;此非新事,沙巴本土人一直關注,常與聯邦政府交涉。
公開函稱,「我們不反對自由改皈,但讉責藉欺騙、恐嚇、賄賂等手段迫人歸信」。
馬來西亞東部眾教會成員多屬原住民部落,逐漸意識到當地達瓦活動之隱憂,是否為時已晚難以挽回,則尚待觀察。只是今天沙巴人口已由穆斯林佔多數,州政府因而能通過禁叛教法,又禁止基督徒用「安拉」一字稱呼神,並通過其他親伊斯蘭法律。
最後的「基督教」州份
砂勞越是馬來西亞僅存、以基督徒佔人口多數的州份,但在若干宗教自由議題上,亦漸向聯邦政府妥協—諸如禁基督徒用「安拉」一詞,沒收當地語言聖經,及最近取消巿民更改宗教信仰登記為基督教之權利,即如李彼得(Rooney Rebit)案。
李彼得,41歲,砂勞越基督徒,八歲時父母令他改皈伊斯蘭,最近嘗試將身份證上宗教信仰一欄改回基督教,但失敗。入境署要求他先向伊斯蘭教法庭取得「叛教」准許,方替他更改。
身為基督徒,他拒絕歸服伊斯蘭教法庭,遂向入境署興訟,要求更改登記。李彼得在砂勞越高等法院勝訴,但入境處上訴。

圖像:馬來人婚禮
馬來人與馬來西亞教會可有希望?
東馬原住民基督徒,與西馬穆斯林同種族,有著共同的語言文化,所以兩個族群更容易熟絡、交朋友,可以打開話匣子談福音,以朋友身份親切對話,不必刻意傳教,顧忌法律限制。同宗的兩個族群可對談伊斯蘭與基督教之別,讓穆斯林自己隨聖靈帶領,最終在耶穌基督裡找著神的愛。
原住民基督徒若是受裝備,懂得應對企圖令他們改皈伊斯蘭的穆斯林,局面將不再一樣。他們可以把握機會,每當對方來達瓦,就和他分享基督救恩信息,這將扭轉無法傳福音、基督徒人口下降之劣勢。感恩今天愈多基督徒領袖及組織正訓練本土信徒,改善談道技巧。
「要是將原住民基督徒合起來,其宗教與屬靈力量不弱,是一支宣教與談道大軍。這190萬具宗教與屬靈意識的本土信徒若是同心合意,將令伊斯蘭化推動者刮目相看。」M牧師說。
資料來源:
-
‘Effect & Contemporary Islamization in Malaysia’, ‘Islamization & Minorities in Malaysia’, ‘State-led Islamization’ and ‘The Church and Islamization of Politics in Malaysia’ by Pastor M.
-
Assalamualaikum, Observations on the Islamization of Malaysia by Zaid Ibrahim.
-
Religious Liberty After 50 Years by NECF Malaysia.
-
Moderates & Extremists in Malaysia by Kua Kia So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