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y Myanmar | 20-5-2025

无处可安:杨牧师的流离记事

在缅甸,杨牧师与他的家人、会众不断逃离炮火、子弹与逼迫,在这片土地上,没有能被称为家的安全之地。

 

 
Show: true / size: 1 / Country: Myanmar / 缅甸 isvisible: true
缅甸近期地震登上国际头条,但对当地基督徒而言,这不过是接踵而至的又一场灾难。多年冲突与逼迫已使他们不断流徙。

杨*牧师正是众多承受这无尽危难的基督徒之一。他与年轻家眷在缅甸被迫一次次仓皇逃离,不是一两次,而是反复无数次。虽然所有百姓都面临内战威胁,但掌权者正趁机加紧针对基督徒等少数群体。
 

 

枪口下的掠夺

 

“他们搜刮每户钱财,抢走所有值钱物品。”

杨牧师
杨牧师回忆某次激进组织的袭击,那次事件导致大批会众流离失所:“暴徒用枪指着我的会友,命令他们蒙眼趴地、禁止交谈。他们搜刮每户钱财,抢走所有值钱物品。”

这类暴行屡屡发生,杨牧师家也遭洗劫:“他们抢走我的摩托车和15万缅币(相当于当地两个月最低工资)急用金。”许多会友因此逃离村庄。
 

永无止境的漂泊

杨牧师一家始终无法安顿,持续在恐惧与疲惫中辗转:“我们先逃到较安全处,一周后当地又发生事故;投奔岳家村庄暂住两月,同样困境重重。”

初为人父,杨渴望妻小能享有安全感,但现实是:“带着幼儿不断逃难的重担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枪炮声终日不绝,妻子深受创伤,孩子惧怕巨响。作为丈夫与父亲,我常因无力保护家人深感无助。”


缅甸的难民营
 

复杂的生存环境

威胁不仅来自激进团体。缅甸的局势非常复杂。自2021年推翻政府的军事政变以来,缅甸各地战火不休。新军政府与民兵组织暴力对峙,已造成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无数人命与生计湮灭于硝烟中。结果,缅甸面临持续的人道危机。

 

“政变前我们就备受歧视”

杨牧师
所有缅甸人都面临危险,但在这个佛教徒占多数的国家,基督徒面临的威胁更大。基督教被视为“外来宗教”,基督徒更面临双重逼迫,无论社会各阶层或冲突双方都对他们充满敌意。

杨牧师解释:“政变前我们就备受歧视,聚会与活动处处受阻。”政变后,军方空袭更锁定教堂与基督徒聚居区。

他指出:“遇袭的佛寺村落屈指可数,但教会和基督徒财产却遭刻意摧毁。”即便同为难民,基督徒领取救济物资时也遭差别对待。
 

行走义路的指引

在绝境中,杨牧师以圣经与祷告为力量泉源:“每夜全家同心祷告,求神带我们渡过生命中的红海。”他们常诵念《诗篇》23篇与《箴言》3:5-6,戴维“虽行过死荫幽谷也不怕遭害”的宣告,以及“专心仰赖耶和华”的应许,这些经文成为他们危险路途上的依靠。

杨牧师说:“在战区外出采购都令人胆战心惊。每次骑摩托车,我们都默想神的应许。我祷告神:‘神啊,让我平安归家拥抱妻儿。’”
 

身心灵的重创

 

“他们失去工作与收入,在肉体与灵性上都极度饥渴。”

杨牧师
作为牧者,杨牧师深知流亡信徒面临的身心煎熬:“会友就是我的属灵儿女。我无法只顾自家困境。”

他骑着自行车(摩托车已被抢)长途跋涉探访分散的信徒:“他们失去工作与收入,在肉体与灵性上都极度饥渴。此时若能提供属灵扶持,将带来极大帮助。”


 

遇见敞开门伙伴的喜乐

当杨牧师一家因再次逃亡而精疲力竭时,敞开的门当地合作伙伴的回应令他振奋:“他们对受逼迫信徒的热忱服侍让我惊喜万分!我很快就与他们合作,帮助流离失所的信徒。”

 

“他们喜极而泣,在匮乏中,一分一毫都是恩典。”

杨牧师
“我们共同分发大米、食用油与洋葱给最需要的肢体。他们喜极而泣,在匮乏中,一分一毫都是恩典。”

杨牧师接受了“逼迫生存训练”并训练其他教会领袖。他说:“因为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需要这段团契时间来互相鼓励。”


 

信心的增长

你的捐助与祷告正在响应流亡缅甸信徒的困境。杨牧师见证:“过去我无力帮助会友及其他牧者,如今靠着你们的捐助与代祷,我们不仅能开展训练,更分发食物与圣经。这些援助不仅满足物质需要,更坚固了他们的信心。”

  *出于安全考虑使用化名
 
请祷告
  • 为杨牧师的家人和他的安全祈祷,因他持续前往各地培训和支持基督徒
  • 祈求神为缅甸流离失所的信徒(以及被迫逃离该国的信徒)供应食物、住所和其他基本生活所需
  • 为缅甸的和平祷告;祈求战争和杀戮停止
请捐献
  • 每230港元可以为一名因暴力而流离失所的基督徒提供训练,从而在逼迫中坚持下去
  • 每350港元可以为三名被迫逃离家园的信徒提供一个月的重要支持
  • 每700港元可以为流离失所的信徒提供安全的住所、药品和法律援助

当项目捐款筹募足够时,你的捐款将转到最需要的地方

我的捐献:流离失所基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