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薩利姆*生活的北非地區,孩子入讀幼兒園十分普遍。對於五歲及以下的兒童,幼兒園融合了學前教育、日托和幼兒園的功能,為幼童提供教育與社交培養。這類機構理應承諾保障受托學生的安全。
但薩利姆來自基督徒家庭,這意味著他的安全並非總被重視。
五歲的薩利姆初入幼兒園時一切尚好。教職員工給予他與其他孩子同等的善意與關照。
然而在一次穆斯林節日期間,薩利姆的父母向學校申請讓孩子免於參加慶祝活動,並解釋了家庭的基督教信仰背景。他們希望確保薩利姆在認識耶穌信仰真理的環境中成長。
從那一刻起,幼兒園成了薩利姆的噩夢。
「回家時我們常發現他身上帶著瘀傷和紅痕,衣服也屢被撕破。」
馬魯夫
薩利姆的父親馬魯夫*說:「幼兒園教職員得知我與妻子是基督徒後,孩子就明顯遭到虐待。回家時我們常發現他身上帶著瘀傷和紅痕,衣服也屢被撕破。情況持續,校方的解釋根本無法令人信服。」
當馬魯夫質詢時,教職員稱薩利姆可能是在與其他孩童玩耍時摔倒。向校方管理層投訴也未能改變境況,這個小男孩依然受虐。馬魯夫說:「面對持續的惡待,我與妻子決定為薩利姆轉校,希望他能不受宗教信仰影響而獲得善待。」
創傷的疊加
在新幼兒園,薩利姆的父母再次向校長說明了家庭信仰。校長承諾這不會成為問題。馬魯夫說:「她向我保證,所有孩子都一視同仁,不論其宗教信仰或父母背景。我當時倍感欣慰。」
「這些經歷讓他心理受創,每天意識到要去幼兒園時,他就開始驚恐。」
馬魯夫
但這份欣慰轉瞬即逝。馬魯夫訴說:「不久後,我再次發現兒子身上的瘀傷,有兩次他的襯衫都被撕破了。更嚴重的是,這些經歷讓他心理受創,每天意識到要去幼兒園時,他就開始驚恐。」
當馬魯夫向校長展示孩子衣物破損和身體瘀傷的照片時,對方僅輕描淡寫地表示這可能是孩子們活躍玩耍時發生的意外。
馬魯夫與妻子明白必須果斷應對,為兒子轉換幼兒園,深知這一切對五歲幼童造成了多深的心理創傷。
當沉默成為唯一選擇
在這段艱難時期,敞開的門當地伙伴始終陪伴這個家庭。這次,同工建議馬魯夫為薩利姆另擇幼兒園,且不再表明基督教信仰。馬魯夫解釋道:「他建議我們暫時不公開信仰,眼下這是保護孩子的唯一選擇。」
lef
雖然被迫隱藏信仰令父母沮喪、讓孩子困惑,但在特定處境中,這仍是必要之舉。薩利姆的父母知道,兒子在校經歷與家庭信仰的衝突可能時常存在,但此刻,唯有如此才能讓孩子免受傷害,擁有正常的童年。
薩利姆並非唯一需要隱藏信仰以求安寧學習的孩子。許多北非兒童在教育機構中遭受創傷,他們不僅要完成日常課業,還需應對環境中的敵意,甚至被要求學習伊斯蘭教義並背誦古蘭經文,儘管明知這非自身信仰。
北非的孩子們需要你的祈禱與支持,以渡過挑戰和創傷困境。
*出於安全考量使用化名